海边的卡夫卡
开篇致意
怎么说呢,其实看这篇小说的目的并没有那么纯粹,最开始是和朋友一块去快递,发现他帮别人取的快递中有一本村上的书,好奇之下打开看了发现是《海边的卡夫卡》,因为小时候稍微翻过几下卡夫卡写的《变形记》,觉得晦涩难懂如嚼木屑,所以提到卡夫卡本能是敬而远之。但是,几句谈论中内心之中的好胜心在使怪,觉得别人读的村上的书,我觉得我也应该读一读,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胡说八道
说实话,这本书被图书馆保存的并不怎么样,而且在嘉定的图书馆好像成了孤本,只此一份,所以惨遭如此的蹂躏,折磨,里面的还算完好,有些批注也是不要紧的。
这本书是被损毁的太严重了,但通常情况下还是挺喜欢这种公共的图书去看的,有一种和别人交流的感觉,而且时常在想象别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别人在看这一章节的时候的心情,他现在又在哪里等种种事情……但是,这本书真的是我在图书馆借到的最惨不忍睹的一本书。
以前看村上的小说,总想弄明白村上写的是个什么,村上的有一种谜一样的魅力,你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但是就是想知道每个人物的命运如何,会吸引你看完这本小说。但是看完每一篇之后,不光还不知道他在写什么,而且还有种意犹未尽的冲动,觉得结局本不该如此,还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但是呢,看这本《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好像突然开了窍,当然也有网评的一些影响。可能觉得村上并没有刻意要表达什么,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把一个故事完完整整、不带任何偏见的叙述出来,这可能是村上理解的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剩下的理解、人物塑造、分析什么头疼的事情就留给读者做吧。作家的职责在于讲故事,不带任何感情的将自己心中的那个天地细以毫厘的表达出来,剩下的什么主旨啊、感情啊,逾越一分恐怕都会损失一步作品的。
所以,上次看了《1973年的弹子球》有评论说这时的村上还没有作为作家的自觉,也就是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确实,那本书感觉村上确实由刚出道很青涩的痕迹,但我觉得并不在于他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而是他内心中想要表达的那个世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以有些凌乱,甚至混乱的痕迹。但到了《海边的卡夫卡》,村上已经游刃有余,能把心中的那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向我们展示出来。
书评起义
说到底,一本好看的书无外乎是激起了我们多少的共鸣。
- 关于命运
田村卡夫卡,书中的一位主角。当他被父亲诅咒说:“你将来要亲手杀死你的父亲,并且你会与你的母亲和姐姐交合”,并且从小到大,他的父亲都不断在强调这一点。于是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去反抗父亲的这一预言。而当他在一片混乱中醒来,发现自己满手血污时,知道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他开始逃避。逃到了甲村图书馆,这时又在佐伯的睡梦中不可避免的与佐伯,他的母亲做爱。这时候的他已经放弃了抵抗,无能为力,而后来他的梦中梦到了樱花,他的姐姐,他为了完成任务似得去和他的姐姐交合,樱花反抗,而卡夫卡也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到后来,卡夫卡来到了深山中,准备独自进入森林,远离世界时,有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且书中反复提到了贝多芬、海顿。村上把一切形容的非常极端化,但是通俗化一些,父亲的诅咒不外乎每个人的命运,这种命运的预知性在这个世界时常体现,医生的子女大部分是医生,资本家的子女也会继承资本家的衣钵,而穷人家的孩子则大部分会守着贫穷过一辈子,每个人都大致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但是呢,在人这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不相信命运的时候,凭什么我的父母是医生,我就一定要当医生,等等种种对命运的叛逆,于是作为田村卡夫卡的我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时候,命运就会扼住我们咽喉,他在一片茫然中杀了他自己的父亲,他甚至都不知道他杀了他的父亲,醒来时只有一片一片的血污。这时候他想要逃避他的命运,而机缘巧合下他来到了甲村图书馆,碰见了在那里的自己的母亲,佐伯。佐伯在睡梦中与卡夫卡交合,而到此为止,卡夫卡,作为15岁的少年,彻底放弃了对命运的挣扎。反抗的结果是无用,逃避的结果是无用。这个时候的卡夫卡只想一心接受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在自己的睡梦中,强暴了樱花,即使后来叫乌鸦的少年(卡夫卡心中的那个自我)也觉得这样不对,但是此时的卡夫卡只想完成自己的命运,也就是对命运屈服了。而完成了自己的命运,卡夫卡来到山中大岛为他准备的避难的小屋,而这个时候的卡夫卡,却钻进了森林,大岛告诫不要去的地方,甚至丢弃了所有的装备,而这个时候,两个抗战时失踪的士兵像是在等他一样把他带进了村子里,在那个地方,卡夫卡见到了15岁的佐伯,并且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佐伯希望他回到原来的世界,并且当佐伯告诉他一直带在身边的那幅画中的少年正是卡夫卡时,卡夫卡觉得自己原来一直被爱着,所以有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界。
而文中提到贝多芬,很多伟大的曲目甚至是在他失聪之后创作的,而作为海顿来说,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选择了对时代、命运的屈服,所以做一个对比,很多人看不上海顿。
所以,所谓命运,命运是注定的,会把我们乍得粉碎,但我们却需要不断的向命运抵抗,因为这就是命运,一旦放弃抵抗,什么也就没有了。
- 关于空虚
村上其实在不少书本中讲到了这一主题,人们只是带着一个壳子,而里面的实质内容却被剥离的一干二净。中田我觉得是一个正面与反面兼具的例子。中田在遭遇一场莫名其妙的袭击之后,就变的脑袋也不灵光,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他获得了与猫交流的能力,所以他50年来一直靠着“知事大人”的补贴生活,而中田最擅长的就是消磨时间。而一次找猫的过程中,偶然与一直家猫的交流中,他想起来要拿回自己另一半的影子。“缺一半谁都不好受的”。而缺少的一半,感觉就是中田缺少的实质,而保留的一半便是中田留有的躯壳。
当中田踏上寻找之路时,碰见了他的搭档星野。星野是卡车司机,在路上顺路把中田送到了四国岛,但是又继续陪着中田进行自己的冒险。星野在陪着中田莫名其妙的一路上不停的寻找着什么,继而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以前好像没有认真活过一样
关于逃避
关于爱
喜欢的句子
我在脸上浮现出因遇到困难而多少有些不知所措的那种家教良好的少年可能浮现的表情,对那里值早班的年轻女性简短地说了自己面临(编造)的情况。我一没染发,二没带耳环,上身是拉尔夫·劳伦的白色短袖运动衫,下面同时拉尔夫·劳伦牌奶油色粗布长裤,脚上是新的最高档的苹果牌轻便运动鞋。牙齿洁白,身上发出洗发液和香皂味,敬语也用的有板有眼。只要我有意,我是可以给年长者以好印象的。
我觉得对于大岛,一定程度上不妨据实相告,他还是会尊重我的立场的,不至于满口说教火把常识性意见强加于我。但我现在还不想对任何人说的太多。本来我就不习惯对别人坦白什么或解释自己的心情。
“总之你是离家出走,今天突然失去了知觉或者说是记忆。”
“嗯。”
“这样的事以前有过?”
“时不时的。”我实话实说。“一下子火镩头顶,脑袋就好像保险丝跳开似的,有人按下我脑袋里的开关,没等想什么身体就先动了起来。置身那里的是我又不是我。”大岛说:“受歧视是怎么一回事,它给人带来多深的伤害——只有受歧视的人才明白。痛苦这东西是个别性质的,其后有个别伤口留下。所以在追求公平和公正这点上,我想我不次于任何人。只是,更让我厌倦的,是缺乏想象力的人,即T·S·艾略特说的‘空虚的人们’。他们以稻草填满缺乏想象力的部位填充空虚的部位,而自己又浑然不觉的在地面上窜来窜去,并企图将那种麻木感通过罗列空洞的言辞强加于人。说痛快点,就是刚才来的两个人那样的人。”
大岛用铅笔带橡皮的那头轻轻顶在太阳穴上,“确实如此,不过么,田村卡夫卡君,有一点你最好记住:归根结底,杀害佐伯青梅竹马恋人的也是那帮家伙。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己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我从心底畏惧和憎恶这些东西。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这种个别判断失误,在很多情况下时候不是不可以纠正。只要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象力的狭隘和苛刻却如同寄生虫无异,他们改变赖以寄生的主体、改变自身形状而无限繁衍下去。这里没有获救希望。对于我,不愿意让那类东西进入这里。”
我说:“我追求的、我所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
“记住,哪里也不存在旨在结束战争的战争。”叫乌鸦的少年说,“战争在战争本身中成长,他吮吸因暴力而流出的雪、咬噬因暴力而受伤的肉发育长大。战争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活物。这点你必须了解。”
“可我还是不明所以,不知所措。你说母亲是爱我的,还爱的非常深。我愿意相信你的话。但即便真是那样我也还是想不通——为什么深爱一个人必然导致深深伤害一个人呢?就是说,果真如此,深爱一个人又意义何在呢?为什么非发生这样的事不可呢?”
“我在久远的往昔扔掉了不该扔的东西。”她说,“扔掉了我比什么都珍爱的东西。我害怕迟早会失去,所以不能不用自己的手扔掉。我想,与其被夺走或由于偶然原因消失,还不如自行扔掉为好。当然那里边也有不可能减却的愤怒。然而那是错误的,那是我绝对不可扔掉的东西。”
后记
2018年11月27日更新
嗯,突然又想起来看这本书…
其中万般苦涩…都付一声哎字随风消逝吧
班里举办什么读书展,需要填一下喜欢的书,没看过的书,填了好多,之后今天开班会的时候可以每个人选择一本拿走,当然第一眼挑中的《卡》,当时也没多想,看见《卡》肯定要啊,但是拿了之后后悔了,《卡》我看过,而且家里还有一本精装的书,多要一本似乎没有更多的用处,想罢多要一本又觉得不合适,惶恐之间还是选中了这一本。
不过,这就是缘分到了
《卡》的故事过了一遍脑子,觉得自己还依稀记得村上构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等到翻开这篇笔记看来,却发现自己遗忘的已经差不多了,想来自己当初记的这些笔记,结合时下自己的境遇,竟然多少有些宽慰的作用。有些书中的话,不仔细咀嚼还真的是不行。
以前不习惯看序言,(时至今日我也十分讨厌序言,尤其译序这样的存在,书写成之后作家就死了,干嘛阴魂不散),但是今天偶然之间翻开了村上为《卡》中文版所做的序言,其中有一段描述道: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为止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来看,决不是评价很高的人,或者莫如说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地方生活的人们。可是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以前我所描写的大体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个人经历过的人与事、他们视野中的这个世界的形态。
书中这样写道,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生活,自己好像正在一步步成为这样有自己独立价值观的人。但是这种独立精神在这个高度自觉的社会中宛如异类,所带来的痛苦、折磨如磨盘一样一丝一丝榨干身体中的每一个部分。最近也经常在这样的惆怅,但是今天看到以前书中写到的这些话,又给自己激励了不少。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 还是年少,努力让自己成为强者吧。